?
工作动态
首页
>> >> 装备与原材料产业办公室 >> 工作动态
制造业强市的威海“行进图”

发布时间:2018-06-22 09:4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字号:[ ]


      6月16日,《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明确了建设制造业强市的七大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提高我市制造业的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意见》提出,到2022年,制造业总体规模大幅提升,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智能制造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良好的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建成“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未来制造业强市是啥样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意见》明确到2022年,初步建成“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朝着这一总目标,我市将从工业总体实力、产业结构、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四方面发力,全面构建制造业强市的四梁八柱。

      建设制造业强市,要着力做优做强支柱产业,着力强化项目建设。《意见》指出,要通过打造6个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2年,6个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的比重达到9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智能制造水平是制造业新动能的直接体现。我市将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力争到2022年,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350个。

      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建立。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绿色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到2022年,万元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6%,年均降幅达到3%以上。

      “通过打造结构优、质效高、规模大、动力强、后劲足的制造业强市,工业总体实力将实现明显提升。”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到2022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

“百千万”工程

实现引领型发展

      威海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又要落实哪些创新举措?

    《意见》提出,将实施制造业发展“百千万”工程,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综合平台和产业基金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努力培植一批百亿级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万亿级制造业强市。

      “建设制造业强市,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建设制造业强市,以创新为基点,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构建产业新体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因此,《意见》明确了制造业强市建设的七大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重点园区建设、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我们将着力打造六大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主要包括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等。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突破发展集成电路、石墨烯、海洋生物、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同时,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发挥各类行业创新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快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碳纤维产业园、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引导高水平项目向园区聚集,推动产业集群化集聚化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做强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是激活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更是实施制造业强市的关键。

      根据《意见》,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加快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形成“一中心三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创新研发格局。同时,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企业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全方位服务。

      除了打造创新平台,我市还从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企业上云、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多层面、多维度、全方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好制造强市建设攻坚战。

      其中,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根据《意见》,我市将每年选择100个左右工业项目重点推进,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全市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

      为鼓励制造业走出去,提升国际化水平,我市将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海外投资,利用国际规则开展海外商标注册,建设境外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和制造业合作园区,推动制造业国际化。

      人才支撑方面,《意见》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元”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企业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家引领发展的素质和本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